北京中學生的臺灣之旅

日前,我參加瞭期待已久的兩岸中學生交流活動。對於臺灣,我一直充滿瞭向往。小時候,我曾天真地想象,有一天能沿著臺北的街道一直走,走到天亮,就能繞寶島一周。

台中包通馬桶 來臺灣之前,一直聽說臺灣和大陸的教育方式迥異,當時不甚理解,可來到臺灣才感受到差異。首先是第一天的開營儀式,負責接待的臺灣輔導員們一下子吸引瞭我們的註意。他們以熱情而幽默的自我介紹和團隊口號,讓剛下飛機的我們一掃旅途的疲倦。我們逐漸熟悉瞭團隊的活動規則。有一句團隊口號:不要懷疑,super耀眼!除瞭口號,還有一套相應的肢體動作,比如在說“不要”的時候要伸出左手,說“懷疑”的時候伸出右手搭在左手上,說“super耀眼”的時候向下做一個伸展動作,之後右手抬起,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,放於眉骨處,意為自己十分地自信。在這之前,我們從來沒有參加過一次如此“活潑公家機關水肥清運而獨特”的活動,內心詫異並好奇臺灣同胞的親和力與“自來熟”,也許是來自血脈裡的親情相連,也許是這新奇的“招呼方式”讓我們覺得振奮,現在想起來依然感動溢滿心間。

開營儀式結束後,我們與嘉義女中同學進行面對面的交流。當我們還有台中水肥清運些拘謹時,志願小隊的成員們卻毫不膽怯地在我們面前唱起一首首歡快的歌曲,伴隨著視頻介紹她們的情況,讓我們看到她們的行程、故事和信念,大傢很快熟絡起來,開心地玩到瞭一起。這裡的教育模式,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與人交往,認識世界,融入社會。

在後來幾天的交流活動中,我們先後去瞭水社碼頭、日月潭、阿裡山、臺北101等地。臺灣小夥伴們一路陪伴,他們無拘無束,時而載歌載舞。由此,我們對臺灣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瞭更深的瞭解和認識。

臺灣之行的第四天夜晚,臺風“納沙”突然來襲。臺風登陸時是在傍晚,那時我們正在臺北101大廈附近。它來勢兇猛,掀翻瞭我手中的傘,折斷瞭傘柄。街道盡頭的旗幟被風鼓動著,撐得滾圓,路上人影稀疏,車燈在昏暗中不安地閃爍著。北京的同學們大多沒有見過這種場面,神色有些慌張。第二天,我發現被臺風擊落的大樹枝椏堆滿院落。天空中沒有一朵雲,湛藍得沒有一絲縫隙,完整得仿佛剛剛被女媧縫補過。我站在柏油路中央,感覺自己丟掉瞭影子。驕陽似火,連吹來的風都是滾燙的,淌下的汗水被迅速蒸發,天氣一改前幾日的溫和與濕潤。

這次赴臺交流,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和感觸,但也有一些美中不足和小小的遺憾。譬如,遺憾最後一晚沒逛成夜市﹔遺憾被臺風刮走瞭的臺北故宮行程﹔遺憾在回程起飛時未經準備的瞬間離別﹔而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看夠阿裡山……

此時,當看到桌面上剩下的半塊鳳梨酥和一盒沒有開封的奶茶,我開始懷念阿裡山的斷木和檳榔,懷念日月潭的碧水,甚至懷念那場突如其來的臺風。我在想,臺灣的同學,你們現在還好嗎?如果有一天,你們來到祖國的心臟——我們共同的北京,我一定陪你們去天安門前看升旗,登上雄偉的長城,暢遊秀美的頤和園……讓你們品味祖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,感受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,以及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。

期待這一天的到來,北京,我們不見不散。
arrow
arrow

    eui622ak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